日前署名为荣誉与卑微的老师在网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教师自述:我知道的教师,没一个热爱教育事业》,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和争议。文中批判了大多数教师只能照本宣科,没工作热情,只不过应试教育的“推手”。
如此的教师一定存在,但大家相信如此的老师不是主流,也期望大家的教育体系给予基层教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今天推荐的文章来自林杰老师,现就职北京鼎石学校,《我在美国当老师》一书的作者与《出色的绵羊》的译者。
林老师回想,从华尔街到学工程,从学工程转而教育创业,再到后来去美国高中任教……他庆幸我们的坚持不是由于冲动,而是基于一种持久的热爱。当老师的最大优势是让他的生活既简单又纯粹。
“在这么一个极其复杂和烦躁的社会里,‘当老师’是极简主义的完美解释:它叫你最简化物质需要,最大化精神追求。老师的生活是主动的,是会留白的。一个人可以有空闲念书、写作、深思,从而提升自己。”
你是一位老师吗?你如何看待老师这份工作和事业呢?
作者:林杰,“新新父母”社区驻站专家,中美教育者,现住北京。出版了《我在美国当老师》和《出色的绵羊》。
........................................
配图摄于波特兰LBCC-课后答疑的大学老师
大学读什么专业,毕业后找什么工作,这几乎是中国父母一致关心的问题;父母同时又关心另外一个话题:期望孩子以后可以幸福。前者奠定物质基础,后者追求精神满足。但最大的困惑是怎么样获得?今天我斗胆尝试一箭双雕,用一个答案来解答这两个问题,恳请读者耐心细品全文。
康奈尔同学的壮志:一亿美金
我到今天对一位康奈尔大学同学的生活目的记忆犹新:“我毕业后到30岁, 目的就是挣到一个亿”。面对壮志凌云的同学,我感觉自己一下子矮了一大截, 由于我对毕业之后要干什么, 没想法, 没规划, 更谈不上目的或野心。
不能否认,这位同学背后的逻辑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人得先赚钱,达成财务自由; 从而才有支配自己时间的主动权, 才有资本追求精神满足, 即幸福也。从20岁开始奋斗, 期望40岁甚至35岁就退休是多么诱惑的一个梦想, 哪个不为此心动!
但在日常,这是个紧急的陷阱, 缘由非常简单: 只有极少数人达成了30岁进入亿元会所, 而且他们努力的出发点总是不是直接奔着钱去的。大部分人在做赔本买卖, 赔的是血本,由于在你追逐“一个亿”的时候, 你失去的是最珍贵的个人财富: 时间。
那样我换个角度来提问: 大家能否在没达成财务自由的状况下, 也可以做到自由支配时间并追求精神满足?
我的回答:是的,当老师就能。
在美国当老师
不少年之前刚入职当老师,天天沉浸在亢奋状况。总是在校园熄灯和学生入睡之后, 我还在教室里备课, 为这一周的教学做十足的筹备和细微的调整。假如从远方眺望,明亮通透的教室在入睡后的校园的衬托之下, 犹如一艘夜行于浩瀚大海中的小船, 非常显眼, 也非常渺小。
教书其实跟拍电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担任了多重角色--既是编剧(要备课),又是导演(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同时又是演员(参与课堂活动中去),我的学生就是我要塑造的明星,而我就是最好配角。
我几乎每周都写一个剧本,导演并参与演出,有时是喜剧片,好比《三个傻瓜大闹宝莱坞》,轻松愉快,但情节深入人心;有时是动作大片,如《破坏者》,情节简单,但强调个人表现,课堂里上演八仙过海,过显神通,这怎么样不可以让人亢奋呢?
记得几次在半夜夜醒时分,四周的漆黑特别衬托出高挂在空中的明月,我的头脑里会忽然跳出第二天课堂的情景,即便还在朦胧的睡梦状况中,我还是可以感觉到我的嘴角肌肉的上扬,不禁窃笑。新的一天不久将要开始了,好是期待!
教书匠的生活简单而快乐,同时我发现了另外一个角色要比当老师愈加快乐:那就是当学生。相比较于学生,我只限于我们的舞台;而我的学生们除去上我的课,一天当中还有机会接触到其他非常有意思的内容:历史、艺术、科学、体育等等,在其他老师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他们天天所学到的东西之多,个人的成长速度之快,都是让人望尘莫及的。差距的日积月累,我除去羡慕还是羡慕。
那我何尝不能当学生呢?资源丰富的寄宿学校,就像一座超级沃尔玛,应有尽有:有拉丁语、美国历史、公共演讲、雕塑、微积分、地质学、棒球等等。后知后觉的我懊悔这几年来浪费了不少时间,于是我允得了一位教法语同事的许可,坐进了她的课堂,成为了她课堂上年龄最大的学生:既参与课堂的互动,又要在课后要做完作业,忙的不亦乐乎,仿佛重温了初恋的那种新鲜和开心。
在中国当老师
在美国当了老师,我期望尝试回到中国做教育。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人在而立之年回国,非常幸运在北京加入了一家留学教育公司,公司开创者给足了尊重和话语权,与创始团队一同搭建了服务平台和构造。
面对留学家庭,我为了更好地知道一位对哲学颇有研究的美高学生,我夜读改变了别人生观的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面对一位对游戏和机器人有兴趣的中学生,我下载并安装了”炉石传闻”游戏,约他在互联网上PK;后又特意去参观了一家机器人公司,知道了VEX 和FRC 有什么区别。
同时,我非常幸运又遇上了新一代国际学校办学潮,同意了为国际学校提供咨询服务的邀请。面对国际学校的需要,我更需要迅速学习,美国的从业经验不可以完全满足成长在中国的国际学校的当地化的挑战。因此我四处求师,交了不少跨界朋友:如植物学博士、潜水专家、退休的IB组织专家、在硅谷创业的机器人团队、与欧洲最大的教育性戏剧表演公司等等。
假如说美国的寄宿学校俨如霸道的超级沃尔玛,资源丰富,应有尽有,今天的中国,特别是北京,我所历程的并非在“沃尔玛”里挑选心仪的商品,而是要把自己建设成一座超级沃尔玛。
当老师的最大秘密
为何说“当老师”,即便在财务并未达到自由的首要条件下,一个人依然可以谈论理想,追求精神满足?英国诗人罗伯特·勃朗宁过去说过“少即是多”;中国道家有云:“大道至简”。当老师的最大优势是我的生活既简单又纯粹。
在这么一个极其复杂和烦躁的社会里,“当老师”是极简主义的完美解释:它叫你最简化物质需要,最大化精神追求。老师的生活是主动的,是会留白的。一个人可以有空闲念书、写作、深思,从而提升自己。
这已经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生活状况。或许经济自由是天方夜谭,但精神自由却已是顺理成章,这就是当老师的最大的秘密。你约吗?
扫描上方微信二维码,关注阳光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