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之前对中国男性常见不认可,觉得男性女性化,由此引发男生危机。男生不好教是不少父母内心的痛,在养育男生的道路上,你是不是进入过以下禁区?
父亲不可以缺失
教育男生,父亲不可以再缺位。调查表明,逾五成家庭的子女教育是妈妈在唱独角戏,只有三成家庭可以做到爸爸妈妈一同负责子女教育,而爸爸担起主要教育职责的家庭仅占一成,可见日常隐形父亲的现象较为容易见到。父教缺失对男生成长具备更大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过分满足,姑息迁就;包办代替,过分呵护;过度保护,剥夺独立训练的机会。会使男生对男士的性别认可弱化,遭受的挫折常常致使各种暴力行为和其他各种反社会行为。各位父亲千万不要当隐身人,不可以做到跟孩子如影随形,至少也应当常常抽出时间陪陪孩子。
不包办代替不有求必应
在日常,当孩子分内的事向大人求助时,男生爸爸妈妈选择有求必应的比率高于女生(男3.07%,女2.40%),而选择需要孩子我们的事自己做的比率低于女生(男40.99%,女41.02%),说明爸爸妈妈对于男生更易迁就,缺少原则性。在学习中,学生做完家庭作业后,男生爸爸妈妈选择代孩子检查(男19.30%,女17.89%)和让孩子先检查一遍,父母再检查一遍(男53.15%,女52.99%)的比率高于女生,而选择督促他一个人检查(男20.08%,女20.99%)和随他一个人安排(男5.41%,女6.31%)的比率则低于女生,说明爸爸妈妈在男生的学习中也易为他代劳。
不可忽略亲子沟通交流
不少父母都感觉到,男生越大,越不想跟父母说说心理话。但越不说,孩子就越不想说。对男生的教育,父母千万不要忽略了亲子交流。调查显示:男生与爸爸妈妈间交流话题范围较窄,缺少适合的交流方法。男生不擅长向爸爸妈妈袒露心迹,影响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深入知道,也使得亲子之间很难好交流。
除此之外,当孩子面对爸爸妈妈给予的重压时,女生选择和爸爸妈妈交流,寻求理解(男36.26%,女45.38%)和向同学倾诉(男4.12%,女7.12%)的比率明显高于男孩,而男生选择向爸爸妈妈反抗(男6.67%,女4.51%)和忍耐(男46.56%,女37.51%)的比率明显高于女生,表明男生较少主动跟爸爸妈妈交流,也不太了解怎么样更好地与爸爸妈妈交流,因此面对大人提出的需要或给予的重压,要么反抗,产生亲子冲突;要么沉默忍耐,不利于身心健康。正由于男生有上述特征,假如爸爸妈妈在亲子交流中仍使用随心所欲的交流态度和方法,必然很难获得好的交流成效,无形中还会淡化情感,也使得男生不可以在平时的亲子交流中获得理解和帮助。父母必须要注意加大亲子交流,当母亲有的话不好说时,父亲可以跟儿子来场男性之间的对话。